拼多多,15年9月成立,是一款主打“拼团”及低价的购物APP,既有团购模式,也有分销模式。基于微信分享引流方法,大大增加了平台流量。
现在用户量3亿,月GMV为400亿的一个购物AP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淘宝”、“京东”相提并论,但因“山寨”和“假货”,一直备受争议。
用户可以在拼多多上自己发起拼单、也可以参加别人的拼单、更可以通过别人分享的链接进行拼单购买优质商品。其中,通过沟通分享形成的社交理念,形成了拼多多独特的新社交电商思维。
一、拼多多在网购时代产生的原因
拼多多的产生并非偶然,是在互联网时代、和网购兴起时代产生一种新玩法,看看整个产业大环境的变化是如何给它留出崛起空间的。
1、拼多多是什么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凑单、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
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发起或参与拼团,通过微信推荐拼团链接给家人、邻居和好友,吸引对方一起来拼团购买,从而用更低的价格,来购买想要的商品。
拼多多主打“社交+电商”,两者结合带来的成绩令人咂舌。
要知道,腾讯牵手京东2年,也没碰出什么火花,而阿里也一直在尝试进军社交,可无论是“来往”还是“圈子”,都无一例外的碰壁,这让大家觉得社交电商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拼多多以社交+电商起来的时候,业内业外都感到无比震惊。
A、拼多多目公司背景
拼多多的母公司,其实是一家游戏公司,叫上海寻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大股东就是黄峥。
最开始,拼多多是公司内部孵化的一个电商项目,在2016年9月,拼好货与拼多多合并,由拼好货CEO黄峥任CEO。
游戏的基因,不仅让团队有更敏锐的用户嗅觉,而且也让拼多多有了很多游戏化的玩法。
B、拼多多功能框架
拼多多的用户基本分为三类:一类是发起团购的团长,另一类的参团的团员,最后一类是平台商家,其主要的产品逻辑如下:
拼多多核心业务逻辑
2、拼多多产生的原因
大概在 2011 年底到 2012 年上半年,阿里做过一个判断,认为淘宝的用户数可能再涨三四年就要见顶了。所以他觉得中国电商的大格局基本已定,就是它和京东两分天下。基于这个判断,阿里开始针对现有的流量做更精细化的运营。
2011 年的 6 月,阿里把淘宝网分拆成了三家公司,其中一家是淘宝商城。
2012 年初淘宝商城改名天猫,加强了平台定位,聚焦在大卖家和大品牌商上。
在看来已经成定局的电商时代,却出现了无法预料的团购时代,其实形成原因有四点:
A、淘宝对供给端的打假运动
当时鱼龙混杂的淘宝,出现了许多“9块9包邮”的商品,淘宝就进行了一次非常严厉的打假行动。这一举动使得低端供应链外逃,无处安置,拼多多的出现顺畅地承接了这部分供应商,供给端迅速起量。
B、智能机和网购概念的普及,使得用户群多为3 - 5线城市
智能机的普及是拼多多崛起的硬件条件。2004年,苹果4作为第一代智能机打开了智能机的大门,但是高昂的价格使得多数人望而却步,直到红米的出现,300-500元的定价才真正让中国进入了全民智能机的时代,大量互联网产品才能实现“渠道下沉”,这里面的受益者就包括拼多多,它的主要用户就是这些3-5线的农村用户。
网购概念的普及是拼多多崛起的软性条件。在拼多多之前,淘宝用了10年时间教育大众网购这个概念,定义了网购的流程,直到现在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拼多多才能这么快打开3-5线农村用户的市场。
C、收入成为购买的先决条件
在淘宝网里,平均客单价比较低,想向卖家收取比较高的推广费用有难度,而进入天猫的大卖家能在广告上有更大投入,这样阿里作为平台方也就能挣到更多的钱。而这个时候,阿里的重心在做天猫,在针对城市人群做「消费升级」,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这部分低消费人群的出现和他们的互联网化。
D、网购初期用户聚集的手机应用--微信
当小城和乡镇的年轻人开始刷微博、玩快手的时候,那些主导家庭消费的主妇们在网上做什么?
很显然,更便宜、更方便的网购是一个很重要的需求。
微信在2012年成立,在短时间内就拥有10亿用户,这个庞大的流量母池甚至包括了淘宝未能完全覆盖的3-5线农村用户,在小城市,人们的社交圈子较小,消息获取相对闭塞,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成本低、转化率高。
当然,也是那个时候,微信也下沉到了小城、乡镇的人群里,成了真正的「国民级」应用。
微信为拼多多提供了庞大的流量池、基础技术设施(小程序)、成熟的支付手段。而拼多多充分利用了社交中的关系链和互动模式,通过低价刺激用户分享,迅速传播获取新用户。
恰恰也是在 2015 年,拼多多成立,借着微信的普及覆盖到了这部分人群,满足了他们旺盛的消费需求。小程序和微信支付则为拼多多提供了基础技术设施,保证产品基本的功能和流畅的购物体验。
3、拼多多快速崛起的原因
对于拼多多而言,之所以崛起,原因也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外部势能和价值网所支撑起来的,具体有外部大背景、卖家、买家和平台自身四大因素。
A、外部大环境
2016年消费升级概念开始火起来,消费升级带来了新消费人口和消费能力,从而延伸了基于新场景和新服务的新消费或新商业。
消费升级其实是断层的,对于一二线城市用户来说,消费升级可能就意味着过上巴黎、纽约的生活,但对于三线以下的用户来说,可能希望过上的是二三线的生活。
B、卖家入驻
对电商来说,先有卖才有买,所以对于拼多多而言,首先就是如何成体量地,低成本的获得第一批商家。
拼多多3年内达到百万级商家,最开始之所以能够顺利冷启动,其实背后的原因,是淘宝商家的外溢和新无产创业者的发展,而拼多多承接了这部分商家资源。
淘宝2004年创办,到了2012年,8年时间内淘宝慢慢成熟和体系化,在2015年6月淘宝又开始了大规模的打假活动,一下关闭了24万商家,而这些被抛弃的商家,就迅速成为拼多多的忠实商家。
C、买家
拼多多抓住下沉空白市场和长尾流量从而崛起,抓住了三线以下的低消费人群。
据极光大数据统计,拼多多用户70%为女性,70%用户在30岁以下,65%来自三四五线城市,来自一线城市的用户仅有7.56%。
从整体来看,这些用户起码有以下几个特征:
- 休闲时间多,有时也没什么事情做,而现在靠发发链接,居然可以赚钱,免费拿商品等等,在砍价中会获得快感;
- 去品牌化,关注商品本身的性价比,关注是否便宜,而对是否是假货,其实没那么在意,便宜就行;
- 一旦碰到假货或山寨,只要凑合着能用,他们便安慰自己:反正便宜,无所谓。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无奈。
拼多多的崛起,其实背后就是抓住了下沉市场的低消人群。
D、拼多多平台
拼多多用游戏化的方式,在微信熟人关系网络中疯传,撬动社交流量,转化娱乐流量为消费用户。
对于拼多多,其实主要是做了两个事,第一个就是基于微信熟人关系网络,打通APP和服务号,用砍价免费领商品和签到领现金等方式实现病毒传播,低成本获取用户;第二就是用凑单和团购的方式,让用户自发去找好友拼单,实现销售额增长。而这两个事情,也被市场证明是有效的。
二、从商业角度看拼多多
所谓的商业角度,就是拼多多解决了哪些人群的什么问题,通过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去满足了拼多多的用户一直以来的痛点,又是如何获得收入的。
1、拼多多市场分析
拼多多上市后,有人说是资本的游戏,是数据骗局,我们先客观的从数据来看,拼多多算不算得上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
根据艾瑞数据监测的结果显示:
2018年6月份独立设备数总数约为2亿2千万台(仅买家用户端),日均3500万台,月度有效总时长约3亿小时。
拼多多月度独立设备数
拼多多日均独立设备数
拼多多有效独立时长
如果把独立设备等同于独立账号,大致可以认为拼多多2018年6月份月活2亿2千万,日活3500万,用户平均月度停留总时长大于1小时。数据虽然亮眼,但拼多多是一个电商平台,核心指标应该是有效订单数、客单价、交易额等与交易有关的数据。
通过其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可以发现交易类数据。
从GMV(一段时间内的交易总额)方面看,2017 年拼多多 GMV 为 1412 亿元,2018 年一季度 GMV 为 662 亿元。从订单量方面看,2017 年全年拼多多订单总量为 43 亿单,2018 年一季度为 17 亿单。按照 GMV 和订单数据估算,拼多多 2017 年的客单价约为 33 元。
以上数据体量可以明显看出,拼多多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索3亿人在哪,有什么痛点,拼多多是如何解决痛点的。
2、拼多多用户行为是怎样?
要想剖析已然成为一座大山的产品的用户,我们可以从用户行为的角度反推。
依据我对拼多多的了解,站在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去体会“用户在APP里的行为”。上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用户行为有4条路径,2种用户角色,一种用户是拼多多的忠实用户或者是尝新用户,主动在拼多多里产生交易行为,为了获得便宜的价格参与拼单,或者发起拼单。
- 第一类用户目标就是用低价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低价的方式有低价拼单、参与领红包、转盘抽奖、砍价等多种方式,核心方式是参与拼单,也是拼多多产品的核心。
- 第二类用户通常属于被动参与,拗不过熟人之间的情分,或者是好奇心理而参与试试看,常为大家熟知的就是“砍价”和“1分钱抽奖”,拼单链接大家还是比较少见的。
所以综上,用户的行为都是一个逻辑,主动的低价买到商品,或者被动的帮助别人低价买到商品,核心关键词就是“特低价”。29.9元的皮鞋、19.9元的大衣都是首页热销款。
3、拼多多的用户是怎样的?
拥有“特低价”购物行为偏好的用户是从哪里来的呢?都有哪些可具体化的特征呢?
从艾瑞监测的数据能看到一些性别地域年龄方面的分布:
从下图可以发现,拼多多用户女性是男性的3倍,35岁以下的青年才俊占比超过80%,可见占比最大的用户群是青年女性。
比较疑问的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年轻人追求超低价的商品呢?是买房后无奈?还是被拼多多刷屏的链接带进坑呢?
用户男女比例、年龄比例、城市区域比例
在非拼多多的核心用户眼里,淘宝里的产品也有非常物美价廉的,他们能买到适合自己价位的产品,也大致对淘宝里的商品价格有足够的认知,对网购不存在信息差。但这群人只占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63%左右,还有很多人没用过淘宝和京东。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眼里已经是普遍使用的支付宝,都还在做邀请新人送红包的活动,而且力度越来越大。对于我们身边年轻人来说,这个拉新的奖励想拿都没有渠道去找用户,顶多是自己主导着给父母亲朋开一个账户。
当你告诉父母亲朋“邀请注册支付宝就能拿到现金奖励”时,他们还是蛮兴奋的,觉得赚零花钱这么容易啊,甚至会把他们圈子的人都拉着注册一边支付宝。
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信息差,在电商领域也一样,仍然有大批大批的用户没有体验过网购,主要原因是缺乏网络、缺乏线上支付渠道、缺乏物流等基础设施,导致网上购物不方便,还不如去集市等批发市场采购。
拼多多的用户对“特低价”很敏感,在能承受的质量范围之内,价格越低越好。因为这些用户能够花的钱并不多,20元以上的东西可能就需要犹豫一下“到底是不是必须要买?”。
他们平时的消费场所也几乎不在大型商场,而是各种集市、10元店和路边摊,对淘宝不熟悉,没用过支付宝,忙于生活,几乎没有双休日。所以他们的核心诉求其实就是“如何低成本的把生活继续过好。”
4、拼多多怎么就解决了用户需求?
随着ov把手机店铺设到了四线五线及乡镇市场,越来越多互联网普及滞后人群用上了智能手机。有了智能手机,就会安装微信跟家人们视频沟通,当微信红包横空出世时,互联网支付滞后人群又感受到了钱在微信钱包里的便利,想提现到银行卡时发现微信要收手续费,觉得很不划算,于是就用账户里的钱用于日常的红包交流。
直到某天,一个拼多多的链接出现在用户眼前,基本都是“1分钱买奔驰汽车”、“帮我砍价0元拿电饭煲”、“和我一起领现金啦”等等内容。
对价格极度敏感的用户自然是对利益也足够渴望,俗话说“有便宜不占白不占”,拼多多的链接越来越发酵,获得奖励后下载APP,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九的袜子”和“9块9的鞋子”。
点击商品发现:“原来还要拼单才能低价买啊”,一瞬间想起“隔壁老李头要买袜子来着”,随后链接甩给了老李头,两人看了看微信余额还足够买10双袜子,袜子包邮还送到镇里来,真是贴心,于是两人成了拼多多的忠实用户。
所以我们会发现,用户在拼多多里的核心行为就是“看见需要的商品,然后下单完成支付,等待或者直接找人拼单,偶尔参加一下抽奖和砍价活动”,这个行为表现出的也就是拼多多对于如何“超低价买到合适商品的解决方案”。
同时映射出用户行为背后的核心诉求是“便捷的买到超低价位的商品”,之所以有这个诉求,总归是因为收入和消费不均衡,能够用来消费的预算有限,消费力不足。
不论是买房族的消费降级,还是乡镇土著人民的消费升级,共同的特征就是“缺钱”,而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如何用最少的成本把生活继续下去,这就是他们遇到的问题。
而拼多多通过“拼单买更便宜”这个核心定位解决了“如何低成本继续生活的问题”,3亿用户的背后是什么我们无法了解,唯一能知道的是痛点存在,而拼多多也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但我们更期待的是有类似欧美式“拼多多”的解决方案出现。(即软银C轮投资的Brandless)
5、拼多多的收入哪里来?
拼多多用户的痛点和拼多多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我们从APP的用用描述和其对外的品牌广告也可以得到印证。
【拼多多——多实惠,多乐趣】
拼多多,新电商开创者,是国内主流的手机购物App。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单,拼多多通过拼单了解消费者,通过机器算法进行精准推荐与匹配,让用户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体会更多的实惠和乐趣。【特色频道,为您省多多】
1、限时秒杀: 1元秒杀、9.9元抢购,每天多个场次秒杀,精彩多多!天天秒不停!
2、砍价免费拿:百款商品任你选,邀请好友帮砍价,砍到0元任你拿!
3、签到领红包:每日App内签到,领取现金,累积10元可提现!
4、天天领红包:每日上线可领取8.88元大红包,分享好友可微信提现,每天最多领取3次哦!
5、免费试用:网罗众多潮流品牌,大牌新品抢先免费试用!
应用描述里很明确的写出了“通过拼单去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当然东西好不好只有买的人才知道,这里可以明确的是官方对于拼多多的定位与以上从用户行为和用户需求分析出的不谋而合。
6、拼多多快速获取用户的方法
拼多多快速获取用户的方法,是基于微信强大的平台。
- 用户在参加拼团和发起拼团,都是需要用户绑定手机号码,且在支付的时候添加收货地址。 在这个过程中,拼多多就会获取用户的信息。
- 发起拼团的人或者参团者利用微信朋友圈等邀请好友拼团时,实际上是自主裂变和传播的一张方式,这样不仅能为平台拉新,也可以获得新用户的信息。
- 尽管最后拼团失败,引来的信用户可以大大增加平台的流量,和收集到更多用户的信息。失败后将定金退换给用户余额,也不会引起不满,很可能团长再继续邀请其他人,好处也是如上所说的那样。同时,拼多多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进行用户画像,以便更好的细分人群,精准营销。
从商业模式角度来讲,拼多多目前的模式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抓住了用户的价格需求,利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市场上一样的东西,同时可以维护用户的社交关系链。
虽然拼多多结合微信的大大增加了流量,但是增加的流量一定要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这种商业模式既要能抓住用户心理,同时也需要别出心裁商业模式,达到独创高新。
三、拼多多版本更新与迭代
拼多多是上海寻梦游戏公司在2015年9月内部孵化的一个项目,是一种供应商入驻、物流第三方合作的平台模式;而拼好货是2015年4月份成立的,是一种水果生鲜自营,自建供应链,强调品质和体验的社交电商。
拼多多和拼好货于2015年9月中旬合并,在产品形态上做了明确定位,拼好货变成了拼多多的一个子频道,对外主打拼多多品牌,走平台模式;而拼好货深耕后端仓配业务,同时把后端的仓配能力开放给第三方卖家,提升整体水果电商的品质。
酷传获得的下载数据
拼多多的版本变化
拼多多核心页面和功能结构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拼多多和传统电商很不一样的地方:
- 首页只显示各种优惠和拼单信息,而把搜索放在底部tab,猜测其目标用户来购物目的性不强,主要是被折扣和特价商品吸引
- 游戏化的玩法,例如签到得现金、拼团、砍价和抽奖、信息滚动等玩法,一方面用游戏玩法撬动微信的社交流量,另一方面也以此诱导用户主动分享,低成本获取新用户,提高老用户粘性等等
- 抛弃传统电商的“购物车”模块,一方面给追求便宜的用户营造一种“再不买就没了”的心理压力,降低购买决策成本,另一方面,基于拼单和团购的模式,更适合即选即买的心理诉求
- 主打“推荐商品”,几乎每个页面,都会有相关的商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