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
写在前面的话
三节课并不是新东方、学而思此类的教育界巨头。
在三节课刚刚建立的初期,创始人Luke、布棉利用自己在互联网PM界的声望,创建起一个产品经理实战训练营。每期的训练营只招二十几个人,而且是免费培训产品新人,Luke和布棉想通过这种公益性质的线下培训组建起一支战斗力极强的产品经理团队,就像他们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帮会”。
三节课产品迭代
2014年9月20号,在三元桥的某个小教室里,三节课完成了第一期两天的课程。在上完那次课后,我们跟大家说,如果你们觉得我们的课程还不错,请推荐给你们的朋友们。
这,就是三节课的起点。
每个周末为新人进行产品经理实战训练,并收集学员的反馈,积极调整课程的设计和提供更好的学员学习体验。之后又拉拢黄有璨和于冬琪入伙,推出三次元沙龙、产品马拉松、在线课,以及计划三年里培养出300名最优秀的产品&运营人员的3.3计划。
值得说的是,这一系列课程产品及迭代,不是Luke他们几个人一排脑子做的决定。这些产品是三节课一步一步推出的,是根据收集学员的第一手需求,分析市场可行性后,做出的最优选择。
三节课0.1版
2014年,三节课只有一个公益性的产品经理训练营,创始人Luke、布棉以及同伙于冬琪,对帮会里的小弟们进行集中训练,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这也是三节课的第一个产品,产品经理实战训练营。
在为期两天的产品培训+实践的培训中,学员产生大量创意,针对其中优秀的产品设计,三节课募集一笔启动资金,有计划地对其实施孵化。每个人都有创意枯竭的时候,只有在碰撞中才能产生有价值的火花,这也是三节课初创期的目的。
2014年,是互联网创业高峰期,新的产品如雨后春笋,吸引着资本的目光。此时的资本狂热,只要你有可行的项目,就会有资本投入助力。这时三节课并不是培训机构,而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孵化社群。
不仅如此,三节课还发放了类似新东方评师的单页,获取第一手的学员反馈,根据反馈来指导产品实战训练营今后的走向。
三节课0.2版
2015年,三节课在产品经理培训的同时,开始在每个月的第三周的周六,邀请互联网行业的大咖做分享,并对其称之为三次元。同样,三次元分享会依然是免费的,虽然报名需要缴纳占座费,但在活动结束后,占座费会如数返还。
同年6月,三节课邀请部分学员测试新的课程项目,产品马拉松,宗旨是玩中带血!学员加入Tower产品体验项目组,下载模板,每周五天,分不同的层次探讨新产品(战略层/范围层/框架层/结构层/表现层),把想法、结论按照模板填写、记录下之后,上传Tower即可,然后请老师点评收官。
关键是,推广文案中给了学员不能拒绝的理由:
1.让你面试时带着一摞产品体验报告,不再是凭借一张嘴和一份简历。
2.跑在行业前沿,了解最新市场动态;实战深度剖析还原产品,形成产品感。
3.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玩产品,结识更多大牛,积攒更多人脉。
4.我们的每一次体验将会公之于众,看着自己的吐槽变成下个版本的功能,那种成就感那是当然了。
5.产出高质报告更能得到大厂内推机会、大牛面基机会、BAT内部书籍、当然还有能换一套海景房的三节课邀请码,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三节课0.3版
三节课通过1年的时间,根据学员的学习效果及反馈,不断修改培训方案。此时,三节课的课程体系基本成型。
三节课0.4版
2015-08-31
三节课第一次正式收费,以众筹的方式,成立三节课社群的大本营,产品实验室。
上线之后的10分钟内,众筹金额就超过了1万元……有一档2333元的支持选项,在15分钟内迅速被秒杀……上线之后的第5个小时,晚上7点左右,众筹金额成功突破了5万元。据众筹网反馈,这绝对可以跻身他们有史以来筹款速度最快的Top 10了。
同年10月27日,三节课第一堂在线课堂上线,三节课正式成为从线上到线下的非典型O2O学习社群。
三节课0.5版
此时的三节课拥有了一定的高质量用户,为社群夯实了基础,这时的三节课进入成长期,需要的是更多的用户。通过5个月,三节课吸引到了10万微信公众号粉丝。
但是三节课的目的是中国互联网最精英的学习社群,所以这些工作还不够。6月3日,三节课开始招募3.3计划的第一批正式成员。
“3.3计划”这个名字的起源,是我们在2016年3月3日坐下来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突然一拍脑袋萌生出的灵感——既然互联网圈内的优秀产品和优秀运营如此稀缺,我们又如此热衷于学习,如果能够从“助人成长”这件事中收获成就感,为何不试着花上3年时间,每年为互联网行业培养300名最顶尖的产品&运营人才?
这个想法让我们有些激动。有些事,要么不做,要么就干脆做得性感到无以复加。我们希望3.3计划正是如此。
3.3计划将会每期招募40名成员,以连续4周的时间周期,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实战的方式,按照每周一个模块的学习,依次带领大家完成以下几个模块的学习——
产品规划与操盘
产品的设计与MVP打磨
产品运营的规划、破局和方法论
模拟产品沙盘
其中,线上部分会通过在线课程+讨论+在线任务完成,每周预计约需耗时至少4-5小时。
线下部分,通过每周一天的线下导师讲解+实战演练完成,从6月25日起每周六上课,连续4周。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过程强度很大,也很烧脑。同时,也是对内在驱动力十足的学员,最诱惑的地方。别忘了,三节课要的就是这批精英。
三节课1.0版
2016年7月7日,三节课1.0版本APP上架AppStore。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运营这件事情,最讲究的就是节奏感。
运营就是要尽可能的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放大产品的价值。运营工作要根据产品所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
三节课,从2016年初便正式迈入产品成长期。在此之前,三节课非常节制地吸引学员,甚至是拒绝了大量感兴趣的用户进入社区。
1.帮会初创期
初期,Luke和布棉只是在三元桥的某个小教室里,给仅有的二十几个学员进行产品经理培训。在三节课微信公众号上线后,连报名参加产品经理实战训练营,也要有所限制,必须从前辈那里索取邀请码才行。
采用邀请码的策略,三节课是效仿知识分享平台知乎和著名的成(cao)人(liu)社区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保证早期用户质量,也是保证留住这批早期核心用户的手段。
就在这批仅仅几百人的小群体里,三节课根据一群产品经理提供的需求,快速迭代产品,高效地测试着他们的互联网实验,尝试着回答“是先有好产品,还是先有好用户呢?”这一老大难的问题。同时,也想解决关于保证培训效果的课程如何设计这个问题。
当然,也会遇到自己的产品不给力的情况,这时候运营又通过文案发力了。
面对很差的用户体验,每个人都会吐槽,但是公开吐槽自家产品的,我也是第一次见。就连18步,也会成为用户心中的彩蛋。
由于产品训练营以及其他产品都是免费提供的,三节课只能通过众筹的方式来建立起他们的“产品实验室”,因为众筹,也确立了核心用户的地位与价值,并承诺给予用户超值的回报。
社群的魅力就在于此,通过提供高价值的服务,换取用户的信任。在互联网时代,信任是用户消费决策的关键。罗振宇在逻辑思维公众号上卖月饼卖核桃都有惊人的销量,就是因为这种销售模式是基于用户对“逻辑思维”的信任。
2.帮会成长期
三节课在2016年开始发力推广,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运营,到策划一天内帮助10万人入职Facebook的活动,此时的三节课需要的曝光度,需要获取用户,抢占产品&运营的培训市场,但是,依然只要精品。
内容内容,只有内容
关于内容运营,可以参考前一篇文章《三节课微信内容运营模式分析》,想要推送出让用户转发的高质量内容,就先要明确用户想看什么内容。三节课是将互联网产品与运营从业者作为目标群体的,所以三节课的文章都是关于互联网的产品与运营的文章。而且,基本上都是图文形式,很少有视频。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三节课趟出一条独有的道路。
对于作为典型的PGC模式,微信公众号想要制作出高质量符合用户品味的内容,只能通过运营人员亲自参与到内容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
保证制作出单篇的高质量文章是内容运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就单篇内容来说,其实也是存在一个小的生产流程的,大概有四个步骤
选题策划→资料收集&整理→内容加工生产→内容组织&呈现
自从黄有璨加入帮会之后,运营上有明显的发力,特别是微信内容运营上。
三节课精于内容选题策划,三节课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对知名对象的吐槽
《据说这个产品的上线是阿里和腾讯合并的开始》
《微信这么NB的产品,有没有哪里做得不好?》
对经典案例/对象的专业深度分析
《昨夜国足世预赛出线,这款产品做出了教科书般的运营案例》
《BAT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独角兽是怎样炼成的——最深度完整的滴滴出行成长路径分析(上)》
《独角兽是怎样炼成的——最深度完整的滴滴出行成长路径分析(下)》
颠覆认知式的观点、论点
《为什么我觉得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
《为什么我们用2年时间只做了1500个用户》
热点事件的差异化视角解读、分析
《Papi酱2200万拍卖会的始末思考,罗振宇的造势与做局》
《支付宝的“关系”谋略,微信的“红包照片”阻击》
数据、盘点、预言类
《2016中国互联网产品经理生存现状盘点》
《2015年中国互联网十大产品事件盘点》
《2016年度十大互联网产品预言》
共鸣性问题解读
《ta说:不花钱,给我从0做到20万。你怎么办?》
与星座、八卦等大众话题结合的娱乐类内容
《妹想到,最适合做产品经理的星座居然是ta!》
精彩故事、段子类等消费娱乐型内容
《老板让我3天内搞出来一个有爆点的NB活动,于是……》
用三节课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性感的公众号。当然,这些工作是一个人做不来的。三节课的内容供应者有3位老师,有自己的工作人员,有志愿者,也有来自粉丝的投稿。
微信公众号的成功运营不是偶然,三节课的用心不仅仅体现在选题策划上,就连封面图也能看出他们的别具匠心。
活动活动,拉流量的活动
在需要抢夺流量的阶段,三节课,绝不手软。2016年4月1日,三节课在愚人节这天完美的策划了一起值得你玩一玩的活动,全球互联网人都无法拒绝的公司邀我入职了!
活动流程非常简单,你只要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填写想展示的信息,就可以生成你的Facebook名片了。Facebook在我朝是需要特殊许(fan)可(qiang)才能访问的,此活动一出,互联网人疯转。
4月1日那天,我的朋友圈是这个样子的
根据三节课公布的数据,这款H5,上线后仅3个小时内就已经给三节课公众号带来新增粉丝1万+;
原谅我不能把最终的粉丝增长总数告诉你,不过你应该知道,在微信公号拉粉手段日益枯竭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很强大了——晓玲
一天内,单这个H5的数据是42万PV,近29万UV,共有超过10W人生成了自己的Facebook名片。从这个数据看,转化效果非常好。
用三节课的话说,一天内,帮助10万人入职Facebook。且,这是在“重转化、轻传播”的大前提下完成的产出。也就是说,假如不是非要通过这个H5来承载“拉新”的作用的话,它的传播效应理论上讲至少可以放大十倍,达到数百万量级(至少能达到柏拉图APP性格测试的效果)。
如果你扫描了二维码,就会进入三节课订阅号首页,在活动前,三节课已经将自定义菜单修改,优化了文案,引导新用户使用Facebook名片生成器,生成自己的Facebook名片并传播到朋友圈或微信群中。因为这里面需要进入订阅号首页,目的是提高转化,但是会牺牲一部分传播效果。
如果你也想做一个类似的活动,就要先想好,活动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再根据你的目的,不断优化活动的参与流程,越简单的玩法,越容易得到好的传播。
三节课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学习社群基本已经搭建完毕,明星级的用户也逐渐浮出水面,接下来,三节课应该会开始尝试激活现有的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并尝试着去中心化。
在一个社群中,定然会出现几个明星级的用户作为话题中心,其他用户会以这仅有的几位明星级用户为中心,进行提问讨论甚至是吐槽打屁。不过,为了社群的良好运转,管理员会逐步引导用户之间加强互动,打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壁垒,引导社群走向自运营的状态。
因为,一旦有明星级的用户出走,社群中心不在,很容易引发用户集体流失的现象。三节课的产品&运营模式是一个新的尝试,毕竟三节课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我会对其持续关注,看看产品实验室到底要走向何方……
内容